最近,隨著全國各地降雨的激增,一些城市發生了嚴重的積水現象。強雨過后,交通阻塞、街道成河、汽車沒頂、地下室浸水等窘相盡現,百姓出行遭受嚴重影響。與此同時,電力、通信設施也不同程度受損,運轉一度失靈。如何有效解除內澇災害造成的破壞,并確保各類管線得到高效的檢修和維護,已經成為檢驗一座城市現代化程度的標準之一。
據了解,為了讓這些城市根除陷入“水城”的窘境,一項名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項目已于2014年起在全國多座城市試點建設。那么,時至今日,這些試點城市的建設進展如何呢?
政策發力:聚焦“地下管廊工程”
雨果有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誠然,它雖深埋地下,不被人們時時關注,但暴雨過后頻發的積水,有力地折射出一個城市排水系統的脆弱。與此相應,城市中反復開挖的馬路、街道網式架空線的“空中蜘蛛網”,也在嚴重影響著市民出行和市容環境。為此,大力發展綜合管廊建設,成為一座城市競爭力強弱的具體體現。 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其意義在于充分地利用了地下空間,將向城市輸送水、電、熱等能源的管道、通訊以及各種排污管線等這些城市的“主動脈”集中在管廊內,不僅有利于維修和保護,而且對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觀,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2014年,財政部印發的《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利用中央財政對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給予專項資金補助,一定三年,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5億元,省會城市每年4億元,其他城市每年3億元。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上述補助基數獎勵10%。 同時要求,試點城市應在城市重點區域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將供水、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燃氣、排水等管線集中鋪設,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解決“馬路拉鏈”問題,促進城市空間集約化利用。 在此基礎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管線安全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改善。
各地“城市管廊”建設加速落地
據記者了解,內蒙古包頭市于2014年就編制完成《包頭市城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4-2020)》,并于2015年4月被財政部與住建部確立為第一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包頭市城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結合近遠期規劃了102.56公里,近期在新都市區規劃了26.4公里,北梁棚戶區規劃了8公里;遠期在昆北改造區規劃了16.81公里,結合舊城道路改造設計(民族西路)規劃了5.7公里;遠景結合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了45.65公里。 包頭市城市綜合管廊建設采取PPP模式,由社會資本、地方政府和中央財政三方共同解決資金問題。其中,中央財政補貼9億元,地方政府配套投入4億元,社會資本投入10.37億元。包頭市與中國二冶集團、中國建設集團等社會資本聯合成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公司,以新都市區已建成的綜合管廊一期為資產作價入股,成立股份制企業,社會資本以現金入股,共同建設運營管理綜合管廊。 據公開報道顯示,包頭市新都市區綜合管廊內布設電力、供熱、給水、通訊、廣播電視、中水、污水、燃氣等8種管線,一期5.8公里綜合管廊和控制中心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運營;二、三期20.6公里,預計2016年建成,2017年投入運營。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完成管廊建設41公里,并有5.8公里已投入運營。 河北省石家莊市于2016年被選為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其實,在2016年以前的數年里,石家莊市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就已經開始了探索、謀劃。至2016年,位于正定新區的地下綜合管廊已規模初現,已經建成16.15公里。 按照《石家莊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規劃(2015-2030)》,遠期綜合管廊規劃規模達192.06公里,近期為71.29公里。在2016至2017的兩年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模達到45.01公里,實現給水管道、再生水管道、電力電纜、通信管道、燃氣管道、供熱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入廊。 沿扶梯走進匯明路地下管廊,內部非常寬闊,可并排跑2輛汽車,地面澆筑的混凝土十分平整,頂部和墻面粉刷一新。這里的熱力倉,是五個倉中較大的一個。在兩側安裝有熱力管道,中間還可跑工程車。 根據資料顯示,匯明路地下綜合管廊位于地下約8米深,寬18-22米,設計為五倉,入廊管線包括給水、再生水、電力、通信、供熱、污水及燃氣管線,是在建地下管廊中規模較大工程。 截至2019年,石家莊市45.77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已基本接近尾聲,將逐步投入運營。另據BHI中國擬在建項目網統計,2018 年全國綜合管廊擬在建項目共455個,總投資約4000億元。其中,擬建項目359個。廣西、安徽、河南等地項目數量較多;隨路建設是當前管廊建設的主要模式。 2019 年,基建補短板和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為管廊建設帶來積極影響,預計新開工項目超過百個,總投資約1400億元。 俗話說,城市建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為保證管廊內各類管線高效、穩定運行,我國地下管廊的運維管理融入了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打造出一套“智慧管廊”體系。通過“智慧管廊運維管理系統”,對綜合管廊的環境與設備、安全防范、設施管理、消防和通訊進行統一監控、高效協同、精細管理、智能分析、輔助決策和應急處理,實現綜合管廊全生命周期自動化和智能化,實現城市地下管廊的信息化管理、可視化運行。 2019年,位于石家莊市友誼南大街與匯明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地下管廊總控中心建成,這里被稱為地下綜合管廊運維的“大腦”。總控中心監控大廳內,在一面約80平方米的顯示屏幕上,呈現著各類參數、監控畫面,以及值班人員的信息情況。而這個LED屏功能強大,有其獨立的顯示系統、信號處理系統、控制系統、結構系統、電氣系統,操作員可在監控大廳通過計算機、中控臺進行遠程控制,通過總控中心監控軟件,實時監控石家莊所有地下綜合管廊的安全運行情況。 “總控制中心的正式投運,將加速推進全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也為我市綜合管廊智能化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石家莊市住建局管廊處處長郝瑩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總控中心是構建全市智慧管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管廊各種數據將與總控中心無縫對接,使市級總控中心具備全域監控、指揮調度、運營監管、信息發布、數據管理等功能,確保“生命管線”安全運行。 而北京大興新航城地下管廊,是國內首個物聯網智慧管廊試點工程。據了解,在這里通過端到端物聯網解決方案可全面掌控地下管廊運行情況,實時護航地下管廊高效、穩定運行。根據資料顯示,通過物聯網人員定位方案及管廊無線覆蓋方案,新航城地下管廊實現精準人員定位、電子圍欄管理、應急告警、智能巡檢、一體化智能運維等創新功能,并為融合通訊、AGV小車、故障回傳等基于Wi-Fi技術的業務打下良好基礎。 可以預期,隨著“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普及和管線建設規模的擴大,尤其是“智慧管廊”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往城市頻頻發生的大雨內澇、路面塌陷、管線泄漏等事件與難題正在逐步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