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民防辦不斷探索創新主動作為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落實戰時防護要求
“地下綜合管廊的主體結構是全封閉的,通過通風口、投料口、進出口和地面交匯,兼顧人防要求,就是要保護好這些薄弱地方。”近日,在廣州市中心城區綜合管廊工程的一處工地,負責管廊人防設計的工程師劉金燕如是向記者介紹。
城市綜合管廊是生命線工程,戰時沖擊波容易通過管廊的口部進入管廊內,在沖擊波作用下管廊內部管線容易損毀,從而威脅城市的正常運行,削弱城市功能和戰爭潛力,因此綜合管廊必須兼顧人民防空要求。可是,城市綜合管廊建設面臨的難題是:國內尚未出臺防護的技術要求和設計規范標準,尚未研制出適合地下綜合管廊的防護設備,尚無可借鑒的經驗。困難面前,廣州市民防辦決定主動作為。
沒有標準,那就通過探索編制技術標準指引。該辦向軍事科學院防護工程研究院和陸軍工程大學尋求技術支持,開展了“地下綜合管廊落實防護要求研究”。根據研究成果,2017年5月,該辦組織編制了《廣州市地下綜合管廊人民防空設計指引》,為地下綜合管廊落實防護要求設計提供了標準。
沒有設備,那就通過創新研制防護設備。該辦聯合陸軍工程大學的專家團隊以及部分防護設備、液壓機械等企業開展研究,研制出一系列用于地下綜合管廊逃生口、通風口和投料口的防護設備。該辦工程建設處副處長鄧銳強說:“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我們有這方面的需求,他們的研究也需要試點場所。”2017年11月7日下午,廣州市民防辦組織召開了“廣州市地下綜合管廊防護理論研究、地下綜合管廊防護設備研制”鑒定會。鑒定會上,7家科研單位的專家一致同意成果通過鑒定,并認為該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隨后,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正式批復廣州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落實防護要求試點城市。該民防辦主任葉錦祥告訴記者:“廣州市政府已經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新建綜合管廊項目必須在立項時同步安排人防經費。他們還在首批管廊建設資金中追加人防建設經費,且全部由財政資金解決。”(楊明月、張蕾)來源:中國國防報